春秋时期,秦国地处西陲,被中原诸侯视作蛮夷之地,常常遭人轻视。直到秦穆公即位后,秦国的命运才开始悄然改变。秦穆公志在图强,他四处延揽人才,不拘一格用人。蹇叔便是应邀而来的重要人物,他不仅辅佐秦国,还带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——西乞术和白乙丙。二人虽然被任命为将领,但在秦国初期人才稀缺的背景下,他们的战绩并不出众,甚至多次随主将孟明视兵败股票配资客服,还一度沦为俘虏,令人唏嘘。
然而,蹇叔的血脉并未就此暗淡。白乙丙在秦国落地生根,世代繁衍,最终诞生了一位足以让六国闻风丧胆的后人——白起。与其祖辈的平庸不同,白起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与冷酷的执行力,成为秦国历史上最耀眼的名将之一。
白起崛起之时,秦国已经积蓄雄厚国力,但距离统一中原仍有一段路要走。他横空出世后,却让秦国距离大一统的伟业仅剩一步之遥。他的第一场大战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彼时,韩、魏两国联合周天子,共守崤山与函谷关,企图阻止秦军东进。危局之下,秦丞相向秦王举荐尚只是左庶长的白起,谁也没料到,这一选择开启了一个时代。
展开剩余71%面对人数远超自己的韩魏联军,白起并未正面硬拼,而是采取迂回战术,绕到敌军后方突袭。他深知敌方指挥迟疑,战机稍纵即逝,于是果断逐个击破,最终将敌军困于伊阙。尽管联军兵力依旧占优,不少将领主张收手,但白起判断己军士气正盛,而敌方军心早已涣散,果断出击,一鼓作气。最终,秦军斩首二十四万,歼灭魏国主将公孙喜,还顺势攻占大片韩地。这一仗不仅奠定了白起的威名,也让秦国疆土大幅扩展。
自此,白起声名鹊起。他升任大良造,继续率军征战,连年攻伐。魏国六十一座城池悉数陷落,韩魏元气大伤。随后,秦国将矛头指向强楚,白起更是屡战屡捷。三战楚国,连破重地,上庸、汉水以北尽归秦国,楚都郢被攻陷,王陵亦遭火焚。因战功卓绝,他被封为“武安君”。纵观历史,许多人曾获此封号,但唯有白起的“武安君”最为人铭记。
白起的巅峰之役,当属长平之战。起初,秦军由王龁率领,但久攻不克,秦王只得再度启用白起。赵国则仓促更换主帅,以赵括代替廉颇,试图一战定局。虽然后人常以“纸上谈兵”讥讽赵括,但赵国国力孱弱,粮食仅及秦国三分之一,长期消耗必败无疑,孤注一掷或许是唯一选择。可惜,他们遇到的,是战国最冷峻的杀神。白起以诱敌深入之策,将赵军困于长城之间,切断粮道达四十六日,终致赵军崩溃。赵括战死,四十万降卒投降,而白起却毫不留情,将其尽数坑杀,仅留少数人回去传话。此举震慑天下,却也留下千古骂名。
白起一生七十余战,从未尝败绩。据后世梁启超统计,整个战国时期战死约两百万人,其中竟有一半死于白起之手。他既是战国最锋利的利剑,也是冷血无情的死神。然而,这位战神的结局却极为凄凉。长平之战后,因功高震主,加之范雎挑拨,秦昭襄王最终赐死白起。临终之际,他并未怨恨君主或政敌,只感叹这是长平血海的报应。
白起的一生,是辉煌与血腥交织的缩影。他让秦国迈入了统一的快车道,却也因无情的杀伐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。
参考资料:《史记》《战国策》股票配资客服
发布于:天津市华信金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